亲子课程中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的案例分享
【希普管理者训练营】第十六次课
作者:朱幼静【学前融合教育个人工作室】 教师
赏 2
赞0
浏览 108
亲子课中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的案例分享
亲子教育是一种早期教育,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以及培养个性为目标,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,重在提高家人间的感情与责任,亲子课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方式,不仅是教师向家长传播育儿知识与方法的传授方式,更是家长、孩子、教师之间的交互的、对话的、理性的、感性的教育方式。
实行亲子课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他既要求个别化教育教师具备非常专业的康复教育知识,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,通过学习王老师的《了解家长,提供精准协作》的课程后,我想尝试结合课程中的理论与我个人的教学实践,来分享我们部门的一个案例。
在我们部门,我们亲子课的对象是2岁半至7岁的孤独症谱系及智力发育障碍幼儿,亲子课的上课频次是每两周一次,每次授课时间不低于30分钟,由我们的个别化教育教师来负责,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课程,是因为在部门大力开展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教育的过程中,经常就是机构单方在努力,不知道其它机构的老师有没类似的情况发生, 大部分的家长就会把孩子直接抛给机构、抛给老师,我们总是感觉机构在做单方面努力,孩子在我们机构参与全天的康复教育活动中,我们是主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的,如在生活自理方面,我们主张让孩子自己吃饭、自己穿脱衣服、自己穿脱鞋子等等,从学期来看,是可以看到孩子是在不断进步的,而孩子居家时,情况却相反了,吃饭包办,穿衣包办等等,基本的生活都包办,当问到家长为什么时,家长一句话就是我们拿他没办法,我们也知道他在机构很乖,一回家就不行了,完全不听家长的,这样。
为了实现这个家园同步进行早期干预的目的,我们部门在很多年前就开设有亲子课程,经过这几年的实践,亲子课确实可以加强家庭与机构的联系,不断地了解孩子在干预过程中的变化、提高家长的居家康复水平、促进孩子进一步发展和进步。
那如何在亲子课中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,接下来分享我个人的一个案例。
一、查看孩子的入园登记表,这其实是一个调查问卷,从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家长的文化程度、性格特征、孩子的基本状况、经济状况、孩子的程度、家长的角色地位等。
二、仔细分析孩子的评估结果。分析孩子的优势、弱势,现有的能力水平以及下一阶段孩子可以达到的能力水平。
三、在个别化教育课程中、集体教育课程中观察孩子,观察孩子行为表现,观察孩子的环境适应性等。
四、与家长做一个深入的访谈,弥补一些我们想继续了解的内容。
五、最后开展IEP会议,我会在会议中与家长详细地说明亲子课程的依据、亲子课程的目标、亲子课程的要求、亲子课程的内容以及亲子课程的时间。最后还会问家长对亲子课还有没什么建议或者需要调整的地方,如果没有的话,就按照计划开展亲子课程。
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,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化、机构的规范化、也能体现我们的机构对待家长的态度是尊重的、善待的、平等的、协助的。
亲子教育是一种早期教育,是以爱护婴幼儿身心健康和开发潜能以及培养个性为目标,以不断提高新生人口的整体素质为宗旨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早期教育,重在提高家人间的感情与责任,亲子课是亲子教育的一种方式,不仅是教师向家长传播育儿知识与方法的传授方式,更是家长、孩子、教师之间的交互的、对话的、理性的、感性的教育方式。
实行亲子课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,他既要求个别化教育教师具备非常专业的康复教育知识,又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,通过学习王老师的《了解家长,提供精准协作》的课程后,我想尝试结合课程中的理论与我个人的教学实践,来分享我们部门的一个案例。
在我们部门,我们亲子课的对象是2岁半至7岁的孤独症谱系及智力发育障碍幼儿,亲子课的上课频次是每两周一次,每次授课时间不低于30分钟,由我们的个别化教育教师来负责,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一个课程,是因为在部门大力开展特殊需要儿童康复教育的过程中,经常就是机构单方在努力,不知道其它机构的老师有没类似的情况发生, 大部分的家长就会把孩子直接抛给机构、抛给老师,我们总是感觉机构在做单方面努力,孩子在我们机构参与全天的康复教育活动中,我们是主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的,如在生活自理方面,我们主张让孩子自己吃饭、自己穿脱衣服、自己穿脱鞋子等等,从学期来看,是可以看到孩子是在不断进步的,而孩子居家时,情况却相反了,吃饭包办,穿衣包办等等,基本的生活都包办,当问到家长为什么时,家长一句话就是我们拿他没办法,我们也知道他在机构很乖,一回家就不行了,完全不听家长的,这样。
为了实现这个家园同步进行早期干预的目的,我们部门在很多年前就开设有亲子课程,经过这几年的实践,亲子课确实可以加强家庭与机构的联系,不断地了解孩子在干预过程中的变化、提高家长的居家康复水平、促进孩子进一步发展和进步。
那如何在亲子课中与家长建立合作关系,接下来分享我个人的一个案例。
一、查看孩子的入园登记表,这其实是一个调查问卷,从问卷中可以了解到家长的文化程度、性格特征、孩子的基本状况、经济状况、孩子的程度、家长的角色地位等。
二、仔细分析孩子的评估结果。分析孩子的优势、弱势,现有的能力水平以及下一阶段孩子可以达到的能力水平。
三、在个别化教育课程中、集体教育课程中观察孩子,观察孩子行为表现,观察孩子的环境适应性等。
四、与家长做一个深入的访谈,弥补一些我们想继续了解的内容。
五、最后开展IEP会议,我会在会议中与家长详细地说明亲子课程的依据、亲子课程的目标、亲子课程的要求、亲子课程的内容以及亲子课程的时间。最后还会问家长对亲子课还有没什么建议或者需要调整的地方,如果没有的话,就按照计划开展亲子课程。
通过这样的沟通方式,既能体现教师的专业化、机构的规范化、也能体现我们的机构对待家长的态度是尊重的、善待的、平等的、协助的。
微信扫码
手机阅读全文
让阅读更方便、更简单

微信扫码看全文